谁是明朝的忠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01:31:07
谁是明朝的忠臣?

谁是明朝的忠臣?
谁是明朝的忠臣?

谁是明朝的忠臣?
于谦(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正统十三年(1448),到京师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时,他坚决反对迁都南京,拥立景帝,调集各路军马严守京师,升兵部尚书.保卫京师时,他亲自督战,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的进攻.加少保,总督军务.景泰元年(1450),也先以无隙可乘,释放英宗.于谦说服景泰帝接英宗归来.于谦认为和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对军队的操练,对邓茂七、叶宗留、黄萧养等农民起义则调兵镇压.为官清廉正直,从不巴结权贵,不避嫌怨,所以和权臣石亨、徐有贞及宦官曹吉祥矛盾很深.
  天顺元年(1457),英宗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夺回帝位后,立即逮捕于谦,指为谋反,处死,抄家,家属充军边境.新治时追谥肃愍,万历时改谥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百炼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