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历史所有 异同题目对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23:13:43
九上历史所有 异同题目对比

九上历史所有 异同题目对比
九上历史所有 异同题目对比

九上历史所有 异同题目对比
1.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
  不同点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2)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3)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
  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
  (4)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
  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3.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②都制定了革命的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③都采取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太平天国同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和后期防御战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反清起义.
  ④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辛亥革命中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⑤这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不同点
  ①领导革命的阶级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②革命的性质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战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革命的纲领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建立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理想社会.“三民主义”是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与辛亥革命的“平均地权”也有质的区别.一是平均主义的,彻底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④发动群众的程度不同.太平天国主要依靠广大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则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仅依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会党和新军中的一部分人.
  ⑤斗争的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被清王朝勾结外来反动势力残酷地镇压了,而辛亥革命则在推翻了清王朝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4.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
  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洋务派与维新派的主张的相同点: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维护清朝皇帝的皇位.
  不同点: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多次上书请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
  5.比如孙中山和康有为的不同
  (1)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所走的道路不同,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改良、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孙中山在上书请求变法失败后,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2)他们的意志品质不同,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意志逐渐消沉,后来转变为保皇派;而孙中山在革命失败后,仍然顽强不屈地继续进行斗争,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6.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
  都未改变社会性质;都要挽救民族危机;都同属于资产阶级;结果都失败了.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请你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相同点:①原因相同.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②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②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8.试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答:(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爆发了革命,但各国又有所不同,英国和法国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美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不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3)结果相同: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4)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
  9.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10.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不同点
  答:(1)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
  (2)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1.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的参加者、改革内容几方面进行比较.
  答: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在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12.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答:(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13.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答: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引起的,它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帝国主义者.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建立者.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是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4)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帝国主义的失败、削弱或崩溃而告终,帝国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主义力量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兴起和壮大.
  不同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4.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5.徳、日法西斯的建立的异同:
  (1)政权建立的方式不同:纳粹党是以逐步夺权的方式,日本则是建立内阁的方式.
  (2)相同之处:两国的法西斯势力都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展党员起来的,它们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法西斯专政,它们所实行的对内、对外政策反应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既有共同性又有典型性;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促使了欧亚二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三次科技革命列表之比较
  科技革命
  兴起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成就
  意义
  共同影响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良蒸汽机的应用;火车、汽船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改变了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发现和广泛应用
  电力的发现;家用电器的发明;电车、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克隆技术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16.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相同点:
  (1)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2)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3)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不同点:
  (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政权性质:前者是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后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5)武装力量:前者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红军;后者是经国共协议按国民革命军序号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
  (6)最后结果:前者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后者在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激烈斗争中,得到壮大和发展.
  17.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的比较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两次重大调整,二者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有明显差异.
  从背景和原因来看:
  (1)1953-1956年底,我国在农村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当时我国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新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党和人民面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迫切任务,需要把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同时,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个体农业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业合作化.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我党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1958年,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过程和内容来看:
  (1)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程实现;其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一哄而起的,其核心内容是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其显著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即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范围内,贫富拉平,甚至实行平均主义供给制,刮“共产风”.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
  (1)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五亿多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是巨大的进步.它使个体小农经济成为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人民公社化实现了政社合一.因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没有生产责任制,分配平均化,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觉悟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了农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4)发展后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18.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原因相同:三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革命.
  (2)领导阶级相同:三国的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3)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19.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前夕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
  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
  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0.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4)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6)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21.关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比较
  共同点:第一,都大大促进了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对发达国家来说,两次革命都成倍地提高了它们的生产力,改变了各自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达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落后国家或地区自觉地(如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中国家)或被迫地(如独立前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接受两次革命的影响,也都程度不同地加快了自身的社会发展进程.第二,都有作为次要方面的消极影响,而且这些消极影响的扼制和克服在一定程度上又都依赖于科技革命的深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生.第三,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结合和统一.
  不同点:第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在1893年-1913年间增长31.4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6%;而在1913-1938年间仅增长52%,年均增长率不到1.7%.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1946-1970年产值增长4倍,年均增长率6%;70、80年代的“滞胀”阶段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也从未出现20年代末、30年代初那样的大波动.第二,改变产业结构的内容和方向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了第一产业——农业总产值;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信息和服务业的总产值都跃居榜首了.第三,导致阶级结构和社会制度演化的后果不同.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保持基本稳定.社会主义苏联曾经充分发展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政策失误,发展畸形,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发生重大挫折.中国面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奋力进取,发展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第四,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特点不同.第二次科技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之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中,常常付诸武力,并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却大大制约了战争的因素.雅尔塔体系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重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自拥有了“威慑”对方的核武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趋于接近和美国相对衰落以及若干新兴地区的崛起,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协作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以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关系的准则,成为普遍的共识.第五,形成的社会主导意识和生活方式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形成了以下全新概念:知识和信息比物质更重要;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立国之本,等等.生活方式上,第二次科技革命只是延长四肢、增进力度的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却是部分取代人类脑力劳动的革命
  22.井田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因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而得名.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并要向周正交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瓦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2)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正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周初分封制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3)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