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像‘呜呼!’‘噫!’之类的也列举一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6:59:11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像‘呜呼!’‘噫!’之类的也列举一些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像‘呜呼!’‘噫!’之类的也列举一些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
像‘呜呼!’‘噫!’之类的也列举一些

文言文常见18语气词用法和分析像‘呜呼!’‘噫!’之类的也列举一些
一、两个语气词连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译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例句中的“也已”是限止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不算常见,其中较多的是“也已”、“已也”等.
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
① 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译句:那么您已经是圣人了吗?】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译句: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译句: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例①是疑问语气兼报道语气,语气重点在“乎”,可译作“吗”.例②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例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它同“耶”,可译为“呢”.三例语气的重心在疑问.
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

子曰:“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译句:孔子说:“没有谁了解我啊!”】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译句: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译句:(这个道理)难道只是限于伶人吗?】

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译句: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

(齐宣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句:(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凭借德行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例①~④均为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夫”或“哉”上,“夫”可译为“啊”,“哉”分别可译为“呀”、 “吗”、“啊”.例⑤是感叹语气兼疑问语气,语气重点在“哉”,可译为“吗”.
二、三个语气词连用.感情色彩一般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例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泰伯》)【译句: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句: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

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吾罪二十五年》)【译句:难道是我的罪过吗?】
④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节选)》)【译句:鹏鸟在天空看下边,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这样罢了.】
例①、②是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例③句中三个语气词连用,其中“也”表示陈述语气,“乎”表示疑问语气,“哉”表示感叹语气,语气重点在“哉”,可译为“吗”.三者合用,表达强烈的反诘语气.例④句中语气助词连用,“则已”等于“而已”,表示限止;“矣”表感叹.可译为“罢了”或“而已啊”.
总之,古代汉语中,句尾语气词是可以连用的,有的是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有的是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有的是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还有的是三个语气词连用.语气词连用,它们各自表达特定的语气,给句子组合成一种复杂的语气,但语气的重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面.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就能朗读和理解课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