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是什么意思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4:22:43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是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在考虑长城问题的时候,明清对修建长城态度的对比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明清如何处理和游牧民族的关系的对比上,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明修长城清修庙”.
意思是说明代化了很多的资源去修建长城,但没能挡住清的入关.而清代没有修建长城,而是在承德修建了外八庙,通过与游牧民族的安抚和结盟的政策,顺利的控制了草原地区.
清代如何能通过控制草原而不是通过修建长城的方式消除草原部落对农耕去的威胁?仔细考虑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1,清是从北方进入中原,其在入主中原之前就控制了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因此有统治草原的“know how”,对草原部落的弱点看的很清楚.如为了限制其灵活性,清代限定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为了防止蒙古的联合,形成对农耕区的威胁,其对蒙古各部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方法,采用结盟的方法打击叛乱分子,同时很小心的不让一个蒙古的首领总揽大权;2,满洲人和蒙古人的关系是介于臣属和盟友之间,满清对中原的统治其实是满蒙联合统治;3,清代时火炮等热武器开始,而这使得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4,影视剧中常出现康熙在对长城问题上的回答(不知历史的真伪,在这里也把它作为一种理由吧),大意是最坚固的长城存在于民心之中.
第一,第二种解释其实是属于满清的统治手腕问题,即盛洪所谓的明代用技术(长城)解决不了草原问题,而清代用制度(庙)比较成功的解决了草原问题.[6][6]但关键在于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草原民族入主中原或和占领农耕区北部例子,这些草原的民族应该同样有控制草原的“know how”,但这些除了元政权外,无一不在得到农耕区后,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绝大部分被后起的草原部落所灭.如辽被曾经是其属国的金所灭,金则被兴起于草原的蒙古所灭.而在“五胡乱华”时期,统一华北地区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同样通过修建长城的方式来对抗来自草原的柔然的入侵.而且,满清统治草原的不少政策如分而治之等其实明代也曾经用过.因此,光靠统治手腕不足于解释满清对草原的有效统治.
第四种理由也比较容易证伪.满清的统治整体上讲是比较的开明,但对于农耕区占主体的汉族来讲,它的统治毕竟是异族统治,尤其是在满清统治的早期更是如此.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较开明,老百姓较富裕的朝代,但宋一直忧于外犯,并最终被异族所灭.

国家的边疆民族政策。
明朝修长城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
清朝修喇嘛庙、清真寺等笼络蒙古、藏族、维、回等少数民族。
长城没有挡住蒙古的铁骑和满洲的入关,喇嘛庙却巩固了清代蒙藏的统一。事实证明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

要体现的是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统治者侧重于防御,清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清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

全部展开

要体现的是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统治者侧重于防御,清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清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

收起

明修城,清修庙。“明修城”,指的就是修筑万里长城。 “清修庙”,并非专指修某座寺庙,而是泛指清代皇帝对长城外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政策”。
从总体上看,明统治者侧重于防御,清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清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此外,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清代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

全部展开

明修城,清修庙。“明修城”,指的就是修筑万里长城。 “清修庙”,并非专指修某座寺庙,而是泛指清代皇帝对长城外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政策”。
从总体上看,明统治者侧重于防御,清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清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此外,明代开始的“改土归流”、清代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
http://www.cctv.com/geography/20040224/101124.shtml

收起

这句话是人们用来形容明清两代对处理和游牧民族关系的对比的,意思是说明代花了很多的资源去修建长城,但没能挡住清的入关。而清代没有修建长城,只是在承德修建了外八庙,通过与游牧民族的安抚和结盟的政策,顺利的控制了草原地区。

以上观点都讲的很好啊,这一句话正好说明清朝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中所采取的措施得力,相反明朝政府在这方面所作的就要远徇私于清朝。

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时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