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表肯定的词是用一个能表 肯定 意思的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9:48:20
古文中表肯定的词是用一个能表 肯定 意思的字

古文中表肯定的词是用一个能表 肯定 意思的字
古文中表肯定的词
是用一个能表 肯定 意思的字

古文中表肯定的词是用一个能表 肯定 意思的字
"夫””盖”
固定句式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何……为 相当于“为什么要……呢?”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当作)……”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不亦……乎
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
“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
3.何……为
“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
(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
——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
——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
4.何……之有
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
(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宋国有什么罪?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
5.何……之……
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疑问代词“何”放在句子的开头,作全句的谓语,为了强调反问的内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语之前.作主语的“……之……”不是单词,而是词组,其中的“之”是词组中的一个助词.如:
(1)何得车之多?(《庄子·列御寇》)
——得到的车(这么)多是为什么?
(2)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腾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