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问题40字概括主要内容,30字概括主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00:19
关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问题40字概括主要内容,30字概括主题。

关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问题40字概括主要内容,30字概括主题。
关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问题
40字概括主要内容,30字概括主题。

关于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些问题40字概括主要内容,30字概括主题。
1、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可见到.2、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3、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4、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5、“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6、“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2)听“乐”,饱人耳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主要内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五层.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二层(2段):写热天的时候百草园充满了无限趣味.(百草园的美景)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上捕鸟时的乐趣.(雪地捕鸟)
五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读书,回想自己在百草园所做的事情.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此段偏重于对百草园的不舍,所以归于第一段.
第二部分(9~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五层.
一层(9段) :过渡段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三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四层(17~20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本文主要写: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回忆以及长大后离开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本文:表现作者热爱自然追求知识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