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8:39:39
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

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
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

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谁有本次大会的比较客观的报道 最好是比较完整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哥本哈根会议的宗旨及预期目标
官员们将达成一个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会议的焦点问题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但是哪些国家应该减少排放?该减排多少呢?比如,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最近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译注,链接文章中的图见下,卫报).但在历史上,美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远超过中国.而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政府争辩说,从道义上讲,中国有权力发展经济、继续增长,增加碳排放将不可避免.而且工业化国家将碳排放“外包”给了发展中国家——中国替西方购买者进行着大量碳密集型的的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国家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影响到COP15能否成功.同时,还有人怀疑现在采取的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可能都显得微不足道、为时已晚.卫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9成的气候学家不相信通过政治手段能避免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根据欧盟定义的级别,2℃,意味着“危险”.
中国开始积极应对世界气候问题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 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9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尽量延缓全球变暖效应.但没有对参加国规定具体要承担的义务,具体问题体现在以后的《京都议定书》中.
公约参加国有189个,有5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京都议定书》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条约规定,它在“不少于55个参与国签署该条约并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附件I中规定国家在1990年总排放量的55%后的第90天”开始生效,这两个条件中,“55个国家”在2002年5月23日当冰岛通过后首先达到,2004年12月18日俄罗斯通过了该条约后达到了“55%”的条件,条约在90天后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