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朝辞白帝……是不是抄改郦道元的,起码是看过……一诗一文,形式不同,内容一致.应有传承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5:00:40
李白诗:朝辞白帝……是不是抄改郦道元的,起码是看过……一诗一文,形式不同,内容一致.应有传承关系?

李白诗:朝辞白帝……是不是抄改郦道元的,起码是看过……一诗一文,形式不同,内容一致.应有传承关系?
李白诗:朝辞白帝……是不是抄改郦道元的,起码是看过……
一诗一文,形式不同,内容一致.应有传承关系?

李白诗:朝辞白帝……是不是抄改郦道元的,起码是看过……一诗一文,形式不同,内容一致.应有传承关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是大多数中国人最先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之一,现在要找一个不会背这首诗的人是很难的.可是极少有人知道,这首诗其实是李白对别人文章的改写.初中课本第七册有一篇《三峡》,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部分,文章不长,咱们再读一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我们可以看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改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变化.但绝不是机械地截取,而是再创造,是在原有的美好中吸收之后的创新.
  有意思的是这段《三峡》,也不是郦道元的原作.其实,郦道元根本就没有可能到过三峡.连到都没有到过,却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答案是,这段文字算不得是他的作品,是别人写的.
  郦道元是南北朝时北魏人,约生于公元466年,卒于公元527年,北魏公元439年统—‘中国北方,亡于公元532年.郦道元生在北魏,长在北魏,当时南北朝对峙,北魏的势力从来没有达到过三峡一‘带. 《魏书·地形二》 “魏定燕赵,遂荒九服,夷翦逋伪,一国一家,遗之度外,吴蜀而已.正光已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之太康,倍而已矣.”这其中的“遗之度外,吴蜀而已”这是说北魏最强盛时,并没有控制吴蜀.而三峡正在吴蜀之内,北魏之外.史书也没有郦道元“出国”的记载,终郦道元一生是没有可能到三峡的.郦道元足迹所至,大致从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并没有能超过这个范围.
  研究《水经注》成就最高的是清末民初的杨守敬,他在所著《水经注疏》的凡例中说: “郦氏固多爱奇,而亦故以示博.凡引故事而各书有异同者,多裁截错综,共为一条.”历史学家周…—良先生也说: “郦道元撰《水经注》,于南方诸水记述简略,且多讹误,固限于条件,不宜苛责.”这“限于条件”就是南北分裂不能亲见.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而多不说明出处.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一‘节,即是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荆州记》,仅“惟三峡七百里中”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余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等几处略有改动,但这改动又是一次升华,使原来的文字更生动可读了.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途至白帝城时,忽然得到赦免的消息,他转悲为喜,即从三峡向江陵.这时写下了这首诗,诗名又作《下江陵》.李白触景生情化用了前人文句,一没有全盘拿来的抄袭,二没有机械地摹仿,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让前人的句子巧妙地成为自己的诗,留下了千古佳作.
  《早发白帝城》产生于郦道元《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产生于盛弘之的《荆州记》,盛弘之的《荆州记》又吸收了渔者民歌. 《早发白帝城》一《水经注》一《荆州记》一渔者民歌,这就是《早发白帝城》的血脉.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合理借用前人文学遗产的极好范例.其实《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这些名著,全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学习前人,又要化解前人,让古人的作品融为自己文章,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学习前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