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翠鸟》这一节课不怎么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25:57
评《翠鸟》这一节课不怎么好

评《翠鸟》这一节课不怎么好
评《翠鸟》这一节课不怎么好

评《翠鸟》这一节课不怎么好
今天,我们三年级教研组推出了由张淑荣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教材(鲁教版)第五册25课《翠鸟》.整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开放而有活力.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评议.

一、形象直观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翠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非常有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些心理特点,张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导入环节,把一只色彩鲜艳、机灵敏捷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还配以清脆、婉转的鸟鸣.不用看,我都能想象到学生们那一张张好奇的、激动的小脸上,闪动着一双双惊喜的、专注的小眼睛.此时无声胜有声,鲜活的画面点亮了学生的眼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结合课文的第一段,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出了描写颜色的词语.在学完课文后,张老师又展示了各种形态的翠鸟,配合着舒缓的音乐,以轻柔、优美的嗓音范读了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也无声地渗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以读带练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描写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和体现翠鸟的动作轻快敏捷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时指出:学生应当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教研组教研的主题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这一主题,张老师在讲《翠鸟》一课时,围绕“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条主线,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地加以展开和引导,老师生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个读、齐读、默读、自由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贯穿了整个课堂,朗读的三个层次也体现得特别分明:一是感知性的读.初学课文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二是理解性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来.例如在指导表现翠鸟颜色鲜艳的语句时,张老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颜色的词,再通过重读表示颜色的词来体会“鲜艳”的意思.在指导表现翠鸟动作的语句时,张老师指导学生把动词读重,读出翠鸟的轻快和敏捷.三是欣赏性的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把课文内在的感情读出来,把课文的味道读出来.例如在指导完翠鸟的动作时,张老师问:你喜欢翠鸟吗?又出示了这样的习题:这真是一只( )的翠鸟啊!引导学生说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在学完第四段后,张老师又问:听了老渔翁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要爱护翠鸟、保护翠鸟.此时,再让学生带着对翠鸟的喜爱和关爱之情读课文,就显得入情入理了、顺畅自如了.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我感受到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也感受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逐步深入的理解.张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渗透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三、读写结合

著名教师贾志敏曾这样评价一堂好课: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读写结合是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好路子.《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张老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只鲜艳的翠鸟,让学生先观察,再结合课文进行学习,最后出示思考题: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中心语句吗?在讲完翠鸟颜色鲜艳这一特点后,张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翠鸟的羽毛真是 !在讲完课文的第二大段后,张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表示翠鸟动作的词.整篇课文讲完后,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试写自己喜欢的小鸟.如此安排,可见张老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更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动作”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词语概括翠鸟动作的特点,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老师:翠鸟行动起来是什么样?
学生:我觉得翠鸟的动作很敏捷.
老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我从“像箭一样”看出来的.
老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翠鸟的动作很迅速?
最后,让学生归纳特点,有感情朗读.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五、善于引导

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诱导了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学完第一段,张老师说:“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接着出示了习题:翠鸟的羽毛真是 !又比如,学完第四段,张老师问:“听了老渔翁的话,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都是在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再总结以后,老师相机引导的.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天堂.

六、教师技能

张淑荣老师,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清楚,有感染力,自然亲切,庄重大方,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并能很好地控制教学进程,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被老师激活,在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个不小的高潮,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张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层次清晰,目标明确,教法适合教材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重视了课文朗读的训练,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而扎实,既培养了阅读能力,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写动物的方法,锻炼了习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是一堂值得我借鉴学习的好课.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朗读的指导比较多,也非常成功,但写作的指导还不够.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动物外形的例子.张老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如果能设计这样一个片段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学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这样,就能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对培养学生的谴词造句的能力、语言概括能力指导得还不够.
《翠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主要围绕“鲜艳”一词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怎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呢?得看学生会不会运用.这里,不妨设计一个练习:让学生用“鲜艳”一词口头造句.既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拓展了词语的语境,加强了写作的能力.
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课文中写道: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此时,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快;课文中又写道: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也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轻;那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翠鸟动作的特点呢?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轻快”,接着,老师再问:“轻快的近义词有哪些?”学生会说出“迅速、敏捷”.这时,老师再板书“轻快敏捷”就显得更加自然了.
以上评述纯属我个人参加本次活动的粗浅体会,有些观点主要是想引发同行的研究与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