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农历七月的节日习俗是放莲花灯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3:20:50
哪个农历七月的节日习俗是放莲花灯的?

哪个农历七月的节日习俗是放莲花灯的?
哪个农历七月的节日习俗是放莲花灯的?

哪个农历七月的节日习俗是放莲花灯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地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地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庆祝方式
  道教与佛教信徒庆祝中元节的意义虽不相同,但在新加坡庆祝仪式大同小异,祭拜时以食物作祭品,焚烧金银纸等等.因此,每逢中元节,在路旁和组屋楼下,到处可看到善男信女焚烧金银纸,建屋发展局还特地为此设置金银纸焚烧炉,为居民提供便利.
  目前,新加坡人普遍的庆祝方式是邻里之间组织大规模的中元会,中元会每年选出一位炉主,主持中元会事务,以及向会员收月捐等.中元节一到, 这些月捐便用来购买祭品.拜祭完毕后,所有祭品均分给会员,每人一份.
  中元节的宴会热闹精采,宴会上投标“福物”,把庆祝气氛推上高潮,投标所得,用来补贴第二年购买祭品的费用.当晚也选出新的炉主.
  中元节虽然是一个宗教节日,但是由于节日本身劝人尽孝,对非信徒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节日当作是追念祖先及已故亲友的节日.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亲,你好,很希望我的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