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2:40:46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最笨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

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
--------------------------------------------------------------------------------
作者(来源):电力小学 杨花 发布时间:2008-03-06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和劣...

全部展开

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
--------------------------------------------------------------------------------
作者(来源):电力小学 杨花 发布时间:2008-03-06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和劣,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搞清它目前所处的现状。
关键词:阅读教学,发散性思维,多媒体应用,问题,方案。

我国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目前阅读教学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大量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或弊端。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讲述过细、过死,严重影响学生质量和能力的发展,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不仅教师花费过多时间,耗费精力较大,而且学生阅读水平提高不快,收效甚微。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喜欢细读,习惯于详细讲,全面讲,追求讲深讲透,生怕有半点的疏漏。有的教师还不惜把课文的内容化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喂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嚼,大量练。根据其教学方法,可称短课文反复教,长课文细细教。这些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拓展,这样学生烦,教师累,效率低。著名作家吴伯箫曾这样评价阅读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潜心会本文”;还不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和可学可用的写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的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不知是语文教师善说还是什么缘故,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教师总是喜欢把文章分析得“透透彻彻”的,生怕挂一漏万。好端端的课文总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就如同医生拿出一把手术刀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各个器官取出,一一对其进行解剖。这样一来,这人还有美感可言吗?课文不也是一样吗?经过此翻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有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现在的一些小学语文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教师总是挑选出自认为是课文“精华”的句子、段落,与学生一起,将他们分解得头头是道,最终又往往让这些“精华”独立存在于课文之外。一堂课下来,这些“精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课文教学的整体性非常差。
(二)滥用多媒体弄巧成拙
1.过分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考虑内容,盲目地加以使用,效果反而不好。如某老师上《翠鸟》一课时,使用了大量的教学媒体,又是录音,又是幻灯。幻灯片数十张,除了几幅不动的翠鸟图外,都是文字思考题。再加上大小黑板十几块,又是放,又是挂,又是贴,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如同看戏一般。表面上热闹非凡,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被太多无关的花哨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到重点处,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标往往难以达到。
2.机械呈现,却淡化了读的作用。电脑能把无声的文字再现为有声有色、具体逼真的情景或画面,但这种“再现”与阅读主体通过联想、想象所获得的
(三)不甘冷场放声读
走进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朗朗书声如春风乍起,即使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可以说,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出声的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出现的频率却不是很高。许多阅读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生怕课堂安静下来,似乎觉得着就是冷场,于是读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而很少采用默读的形式,“书声朗朗”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课文,放声朗读一般来说,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时或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刚接触课文放声读是为了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放声朗读是为了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孜孜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要想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默读,对高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让学生学会静思默想,让课堂暂时“冷场”。
(四)重视主体失主导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当今教育界强调尊重赏识学生,以人为本的形式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在阅读课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教师只管让学生尽情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或不评价,生怕自己不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以至于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会使学生主体地位夸大并异化,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理念停在口头上
新课程理念很多,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脱口而出,但是真正能将理念落实到位的又有多少呢?有的语文教师仍然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教参上有的必讲,而且还让学生抄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为了以防万一,教参上的答案就被认定是唯一的标准。如有学生越雷池半步,便将其使劲拽回,美其名曰:这是为学生好!或许这些教师也会说有自己的“无奈”,但是如果教育变成了功利性的行为,我们有怎么能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们怎能轻率的对待“百年树人”的工程?面对祖国的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改变观念、更新理念,并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已是当务之急。
二、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文,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因为,在他们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法宝,拼命地挖掘这“宝库”中的训练“资源”,使他们仿佛就是“魔术师”,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练习题。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对于重难点的句子、段落的理解感悟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但是如果只注重局部分析、理解、感悟,而忽视了整体感悟把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也将是残缺不全的。小学课文许多都是浅显易懂的,根本无须多分析,还不如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获得对课文内涵的整体把握。
(二)慎用多媒体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有的教师知道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几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毕竟是工具,必须为我所用,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况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的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象知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的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倒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单调烦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搞得支离破碎,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记笔记,老师将的一点也听不进去;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有人问“不提问,怎么读书呢?”不提问就不知道怎么指导学生读书了,这确实是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教师没有以前分析的条条框框,但是怎么读,却很模糊,课文都是泛泛读读,这样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阅读教学三个任务: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的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概而言之,就是读书,没有读书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多一少”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一来,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答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都有不少困难,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很多学生读不好书,写不通话,为了克服这种毛病,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要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正确把握主导理顺关系。
(四)正确把握主导理顺关系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时,曾这样说过:“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教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地位矣。这里叶老明确指出“教师不宜以讲课为专务”。“讲说”都是在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这些极精辟而高明的见解对我们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阅读教学,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上,放在“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起来”山脉感,才能逐步完善新的教学过程方法,在教师认真备课,学生进行预习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地,反复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在所有学生都参与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研究问题,参加议论,发表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导读”的位置上,起着提示、点拨、解惑、小结的作用,学生获得知识后,要进行巩固性练习,把知识应用到读写实践中去,教师的引导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说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五)如何贯彻落实教学理念
1.生活性与实践性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息息相通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语文、用语文。一个人从呀呀学语到上学,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辈子都在学语文、用语文,语文学习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同时,语文学习从家庭、社会生活起步,经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又回到生活中去,而且语文学习也不仅仅限于课内和校内,听广播、看电视、读小说、与人交谈等,无不是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广泛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当中。以上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生活性的体现。学校中的语文学习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起主导作用;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多半无严谨计划,它对学校的语文教学,可能起补充和强化作用,也有可能不利于学校的语文学习,起削弱和破坏作用。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由其工具性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地使用和操纵语言文字,才能熟练地掌握它(2)。可见,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上的讲解和传授,更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的这两个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充分利用语文的生活性特点,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条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同时,注意强化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因素,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影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氛围。
3、综合性与开放性相融。综合学习是建立在开放性教学之上的。教师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开放了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让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相融成为可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