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艺术手法是指?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7:24:44
诗歌的艺术手法是指?如题

诗歌的艺术手法是指?如题
诗歌的艺术手法是指?
如题

诗歌的艺术手法是指?如题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分为: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表达方式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如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等等.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例示:
  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说明: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金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后,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却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其词深刻地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以“那人”自比,抒发了词人满面腔的闲愁与寂寞.
  就修辞而言,本词主要用了如下几种:
  比喻:“花千树”——将元夕的焰火比作千万棵繁花锦簇的花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吹得如雨落下的星星;“玉壶”——喻月亮.
  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