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文学论文 > 教育资讯

文学论文 :屈原的人物性格分析及其思想研究:沉浸与冀想[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1:30:00 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 :屈原的人物性格分析及其思想研究:沉浸与冀想[1]
文学论文 :屈原的人物性格分析及其思想研究:沉浸与冀想[1]文学论文
【找论文网 - 文学论文】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关键词:回忆 沉浸 希冀 少司命 别离 绝望
摘要:屈原自放逐以来,一直沉浸于一种过去君王对其相知相许的怀念中,而对比现实的落魄与被遗弃,自是油然而生悲凉之感。秋风无痕,落叶归根,一直希望那王座之上的人能回心转意,却得到的只是痛苦和绝望。屈子之痛,乃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之恨。
正文:
观楚辞之文,华美骈丽、思绪甚幽,屈子之才,众所望之。然文虽华丽,其一字一句皆泣血之作,香草美人固然芬妙,而屈原能留的却只有香草、并无美人。香草者,芬美芳香,佩之而彰显华美明德,却终为死物也。美人兮,优雅娴贵,栖居庙堂,屈子一生之所求,终不得也。楚辞之文,屈子之所痛也,思彼过往相知相任,顾此今朝孤寂零落,忧愁幽思而作文,以为明志也。
屈原者,楚之同姓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掌管楚之三姓贵族,太史公曰:“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之才,可见一斑。司朝中之要职,受王命之所恩,外勤诸侯,内安邦国,“王甚任之”则表明此时屈原与怀王关系之密切,若说屈原一生,怕是唯有此时最为开心。以后的多年流离岁月,心中堪然未忘的,定也是此时。
然好景不长,因朝中奸佞小人谗言,怀王怒而疏屈平,后又流放,屈原之政治生涯堪堪告结。他每日行走于山水之间,“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过的是后来许多名士隐者所无比歆羡的生活,日子自是轻松自在,但内心却与眼前美景截然相反。愈是于自然中流连,愈是怀念当初与王共处的时日,那里,有太多东西他放心不下,楚国的万民生计,秦国的虎视眈眈。而他,却只能在此观山川之乐,思渊鱼之悲。当年,王对他的政见那般倾慕,他仍记得,王那时敬他信他,总是喜欢听他讲一些治国之道、纵横之术,每次他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渐渐的学会做一个好的君王。所以,他对自己一手教出来的人始终抱有希望,认为他只是一时被谗言所惑,用不了多少时日,他便会召自己回去,他还是那般尽心辅佐与他,他还可做他那英明神武的帝王,一切会变成过去的样子,这便是他的执念所在。
屈平之才,只要稍加迁就,去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得重用,此时战国纷争,楚国并无甚超于他国之处,屈原为何抵死不从别国?为何一直在等?等无可等、盼无可盼之时,竟效仿前贤,遵彭咸之遗则,投汨罗而自尽。“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渔父的话他不听,女媭的骂他更不从。王国维先生说:“屈子之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其廉固南方学者之所优为,其贞则其所不屑为,亦不能为者也。女媭之詈,巫咸之占,渔父之歌,皆代表南方学者之思想,然皆不足以动屈子。”梁启超先生也说:“他对于现实社会,不是看不开,但是舍不得。他的感情极锐敏,别人感不著的苦痛,到他的脑筋里,便同电击一般。”他是一个固执而敏锐的人,固执到了就要偏执的地步,但我们却没有人忍心去说他这种固执是不对的,至少,还有信念,还有一个可以为之坚持、为之生、为之死的信念,好过世间千万人浑浑噩噩,生活在一个世俗的不堪的社会中而不自觉。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
                      《离骚》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抽思》
是楚王背弃的屈原,是那居高于庙堂之上的人不懂得他的衷情与执着。他能轻信与小人,却终不肯信屈原一次,“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他只能想着过去,沉浸在回忆的美好中,而现实里,即使他抱多大的冀想,他们终不会再来找他,即使知道他一直在等。
在《楚辞·九歌·少司命》一篇中,他写道: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掌管人间生死的少司命在满堂美人中独与我眉目相成、结为亲亲,可知我德行之善确然,然仅是一瞬,他便乘风而回,不曾言一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我与他相知为乐,却未及深言便相互别离,于是相知之乐顿去,留下的尽是别离之悲。这无异于把一人捧至巅峰后再狠狠摔下,人世间的悲痛莫过于此,怎堪我一直翘首盼他归来,他却似未曾感知,“望美人兮未来,临风况兮浩歌。”独留我一人于此悲伤,眺望天际。此处屈原别离之情伤痛之深都无可厚非,然,值得深思的是,他心中的少司命,真的与他心意相通么?只是万人中的一瞥,他便认定司命对他有意,结为亲亲也只是他一人心中幻想,少司命走时那般决绝,屈原如何断定他会去而复返、回来见他?这与他同怀王的关系一样,只是徒然的流连罢了,对方并不一定如你心中所想,所以,希望越大,失望也文学论文